罗涡国(Lavo),东南亚古代王国,存在时间约为公元450年到公元1087年,地理位置在今泰国华富里为中心的区域。
罗涡国最早在唐朝和尚玄奘所作的《大唐西域记》中被提及,该国在唐、宋时期曾向中国纳贡。后来,罗涡国被高棉人统治。
古国地点、地域
根据泰国古史记载,罗涡城邦建立在泰国中部、一条名叫“朱布什空海”(Talae Chubshorn )的河流上。该河流发源于“三育山”(Khao Sam Yod )之麓,在流经该城邦之后汇入华富里河(英语:Lopburi River),随后再流到今天信武里府境内汇入昭拍耶河(即湄南河)。
史前时期
该城位于昭拍耶盆地的中心,大量史学、考古学以及文化证据表明在三千五百至四千年前已经有人居住于此(主要居民是拉威族)。当时属于青铜时代,古人留下大量的古文物、头骨化石、以致都市废墟,在今天的华富里府境内均有发现。
陀罗钵地辖境
根据泰国史籍的记载,来自泰北塔西拉(Taxila)的嘎嘎巴通王(King Kakabatr)于638年建立朱拉沙卡叻王国(Chulasakaraj),开创了新时代。这个时代在该地区至今仍享有极重要的意义。十年以后,他的儿子嘎拉华纳第叻王(King Kalavarnadishraj)即建立华富里城。数年之后,他派出冉马黛维(Jamadevi)至泰北把持骇黎朋猜王国的王位。
这些王国都秉承来自印度的上座部佛教(Theravada Buddhism),并将她发扬光大。孟族对她于11-12世纪亦有所影响;第一个时期被称为陀罗钵地时期,在该时期罗涡被以孟语称著Saruka Lavo。即便有很多该时代的铭文是用孟语写的,但却不能就此断定罗涡的统治者就是孟族。
中国文献记载中的罗涡国
玄奘和尚像
该国最早在唐朝和尚玄奘所作的《大唐西域记》中被提及。罗涡在唐、宋朝代曾均向中国纳贡,所以在唐代记载中的“陀和罗”是指陀罗钵地国和罗涡国。这和玄奘的记载中的“陀罗钵地”名称是相容的,虽然现在尚不清楚此名是指其中一国,或指这一地区。
罗涡又分别于1115年和1155年两度向宋朝纳贡,在宋史的记载中其国名变成了“罗壶”。至元代,马哥勃罗在他的游记中提到昭拍耶河(即湄南河)平原上的一个小国“罗迦(Locak)”也是指她。根据该书上记载,忽必烈曾考虑兴兵去攻打她,但是最后因为路程太远、大军行进艰难而作罢。
高棉时代(Khmer era )
华富里的十世纪高棉式古庙
在十世纪罗涡臣服于高棉,这时她被以高棉语称为:Lavodayapura, 由于大量来自南印度Kambojas地区的工匠来到,她的地位迅速提升。 请注意区别,虽然发音相似,但Kambojas 地区的人并非高棉人,更非今天的柬埔寨人。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文化影响和丰富了这里的艺术和文化。
到15和16世纪,以岩石建造的新式建筑开始出现,在陀罗钵地的某些神司场所发现以砖石并不上泥浆建造的废墟。
最早期的罗涡建筑废墟被发现于华富里,有许多是其基础采取陀罗钵地式样而上层采用高棉式样的有混合风格建筑。
大城时代(Ayudhya era )
大城王国由拉玛铁菩提王(Ramathibodi I )创建于1350年,不久他将罗涡并入素攀国(Subharnabhumi )的版图归其治理,中国史籍对此事件曾有记载,并且第一次使用了“暹罗国”的字眼。
当时的罗涡是一个“子王城”,即由大城王子统治的地位重要的城市。有证据证实该城市持续繁荣了一段时间,但随后她渐渐沦为一个被人所遗忘的边陲小镇。
17世纪中叶,第26任大城国王那莱王大帝(King Narai )看重该城市,1666年他命令在原来Ramesuan 王的王宫原地建造新宫,罗涡城自从以后作为“别都”直到纳奈王驾崩。他每年在此居住长达八个月之久。
却克里王朝时代(近代泰国)
在那莱王(King Narai )之后,罗涡城邦逐渐荒废,直到近代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的拉玛四世(西方人叫他:孟固王、King Mongkut )才将她重建为一个内地别都,并且他把城重新命名为“华富里”。
在1937年,当时的泰国首相銮披汶·颂堪元帅(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Marshal Phibul Songkhram )出于战略需要,着手把华富里府建立为泰国军队的大后方基地。在这段时间城市被扩大与重新规划,市中心被东迁四公里,新城的格局十分为人所称道。在纳奈王-玛哈叻路今天依然可见当时留下的很多地标式建筑,建筑风格与旧城区弗同。